2017年8月14日 - 香港樓價持續高企,地產商紛紛發展面積小於200平方呎的「納米樓盤」,讓資金有限的買家也有機會「上車」。此外,有些公司亦提供另類私經濟租屋選擇。
例如由擁有地產及建築業經驗人士組成的「創想商業集團(Synergy Biz)」,旨在為年輕人解決住宿問題。他們的新「宿舍」將在九月於旺角開幕供出租。共享空間租金便宜,暫時是年輕人租樓的唯一出路。
納米樓、劏房和共享空間能否緩解香港的住屋問題呢?
納米樓如何影響香港樓市趨勢
樓價高企下,急於上車的市民大多願意購買面積較小、樓價相對便宜的單位。自2013年以來,發展商不斷興建「納米單位」,此類樓盤非常受歡迎,市場上新納米樓的數量增加了約三倍。在2016年落成的新單位中,206個為納米單位,佔15,595個新樓盤總數的1.4%,為所有樓盤供應的0.1%;其中位於屯門的新樓盤「菁雋」,樓面面積只有128呎,比一個標準車位的面積更細,絕對可算是納米樓的「表表者」。對只有有限資金入市的本地買家來說,樓價便宜比樓盤面積來得重要,儘管單位呎價比平均樓價高出19-29%;因此納米單位現時正漸漸擴大市場佔有率。
OKAY.com行政總裁孫漢忠先生(Joshua Miller)在2014年於彭博訪問中亦提及納米單位。當時,納米樓仍未在香港盛行,只有位於大埔的新樓盤「嵐山」被稱為納米樓。在此訪問中,Joshua指,儘管納米單位能吸引某類買家,但由於其目標市場有限,且若轉售或難以找買家承接,因此並不會成為樓市新趨勢。近來,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亦持相同意見,因為市民不會想永遠都居住在如車位般狹窄的單位中;且當樓價調整時,納米樓業主或會面臨單位需求下降的風險。
劏房能否舒緩樓價高企問題
劏房是香港高昂樓價下的另一個獨特產物。業主為求以最少資源掙取最大回���,把住宅單位「劏」成多個面積只有數十平方呎的小房間出租。據政府統計處統計,2015年香港約有20萬人居住於8萬8千個劏房單位內,其中62.5%住在只有75-140平方呎的單位。即使這些劏房租金遠比其他單位便宜,然而它們呎租卻是同區私人樓宇的兩倍。2014-2015年間,劏房租金上升了13.6%,而私人樓宇租金只上升了7.4%。與納米單位相比,劏房的居住環境更惡劣、十分擠迫,且所在地點都在舊唐樓之中,對住客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共享空間是否年輕一代的租屋出路
儘管共享生活空間並未成為香港的主流房屋選擇,但近年來本港出現了不少實驗性的共享生活空間,包括位於荃灣的青年宿舍 「Campus HK」、紅磡的「SynBOX型.宿」、以及興建中的旺角「Bibliotheque書匯」。此創新居住概念希望透過與其他住客共用廚房和室內設施來加強社區感,同時令住客能享受相對較寬敞的休閒空間,比納米單位和劏房寬敞舒服得多—「書匯」便預留了約30%空間作本地大學的學生宿舍,能夠為香港提供更多共享空間出租。話雖如此,個人私隱是共享空間的主要問題。需要與陌生人同住,對年紀較大、較成熟的住客來說或會感到壓力和不安。因此共享空間只能吸引年輕人和國際留學生租用,本地市民或許不太喜歡此類型住宅。
總結
納米單位和劏房同樣印證一點,就是單位面積越小,呎價越高。然而普遍買家和租客只能選擇購買資金所能負擔的樓盤,結果,面積細小的樓盤不斷以破紀錄高價售出,租金亦因而越來越高,需求卻不跌反升。儘管共享單位在全球越來越受歡迎,專家卻估計,這些只有200呎的同享空間未能得到香港發展商或市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