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 要數香港最熱門、最多人談論的話題,必然是不斷上升的樓價。儘管去年金管局連環收緊按揭要求,政府亦出辣招加徵印花稅,然而樓價走勢仍持續向上。以中原城市指數為指標,單單在2017年3月,樓價已上升了1.8%。這對首次置業買家來說影響十分大,他們不僅要支付更高按揭成本,且要面臨較大負資產風險。
粉碎置業夢
高樓價對香港市民的最大影響,自然是令準買家再三思買樓決定;同時亦剝奪了本港大部分的人口置業夢。現時香港法定最低工資為每小時港幣$34.5元, 2016年的實質工資指數按年只上升了2.5%,而2017年3月的住宅物業指數卻上升了32.9%,比例相當失衡,市民的薪金上升水平遠追不上樓價升幅。對準買家(特別是年輕人)來說,買樓上車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收緊按揭措施
近年政府除了加徵印花稅以為樓市降溫,更收緊了按揭措施。儘管按揭保險計劃下容許首置買家在購買港幣$400萬及$600萬以下物業分別可承造九成及八成按揭,超出$600萬樓價的物業卻只能承造最多六成按揭。此外,買家亦需進行壓力測試(假設利率變化為300個基點),確保他們在利率及樓價上升時仍能有足夠存款和資金供樓。
首置買家承造更高按揭
隨著借貸要求越發嚴格,首置買家因未能負擔高昂樓價,將需承造更大成數按揭。根據2016年6月經絡按揭轉介資料顯示,經他們申請按揭的買家中,有破紀錄35.1%買家選擇承造七至九成按揭;而大部分提供予首置買家的按揭用以購入港幣$6百萬元以下物業。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亦顯示,2017年2月,港島區430平方呎樓盤的平均樓價為港幣580萬元;相比2016年2月,樓價上升了港幣80萬元。隨著樓價持續上升至高出港幣6百萬元,並超出傳統貸款機構的法定貸款規定,那些希望上車的買家不得不轉向其他借貸機構以承造更高按揭。
發展商按揭及負資產風險
發展商按揭為沒有足夠資金或未能通過銀行壓力測試的準買家而設,高成數按揭使他們仍能上車置業。經絡按揭轉介數據顯示,於2016年購買一手物業並承造發展商按揭的買家佔22%,而2015年11月份比例卻只是3%,升幅高達19%。與此同時,2016年首季的負資產數字增加了14倍。事實上,本港只有10%在職人士有能力負擔$400萬至$600萬元的樓盤;對於財政緊絀的首置買家來說,浮動利率可能影響他們的按揭供款能力,從而增加破產及首期被沒收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