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 - 香港政府在2017年4月進一步收緊印花稅措施,以堵塞「一約多伙」漏洞,防止首次置業買家逃避15%印花稅。此印花稅修訂原於2016年11月通過,從價印花稅及早前通過的印花稅「辣招」均未能遏止樓價破頂。
現時香港仍位列全球最難負擔城市榜首,樓價是平均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8.1倍;市民最關心的話題自然是房屋政策,這亦是香港法例的基本監管問題。
要掌握現時香港樓市情況,我們將詳細說明令樓價上升的環境因素、政策措施及替代方案。
為何香港樓價持續高企?
受社會及經濟因素相互影響,港人的置業成本不斷提高。自2003年以來,因港幣與美元掛鉤,本港一直維持著低利率,借款成本因而降低,從而鼓勵外地資金流入香港樓市。與此同時,本港低稅率、資金能夠自由流動,且日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使樓價上升,需求遠超供應;政府政策亦使樓價升幅進一步加劇。
2003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政府宣佈無限期擱置居者有其屋計劃;當時前特首曾蔭權亦在任期內限制土地供應,進一步打擊房屋供應。此外,額外印花稅、雙倍印花稅及金管局嚴格的按揭借貸上限和壓力測試等措施令準買家難以上車,亦令二手市場買家抱觀望態度,對單位供應造成下行壓力。
樓市展望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打算重新推行「綠表置居先導計劃」(綠置居),以解決樓價上升問題。綠置居鼓勵公屋住戶購買單位,藉此騰出更多公屋單位以編配給更有需要人士。此外,政府亦會為首次置業買家興建新公屋單位。
儘管值得讚揚,但除非嚴格限制買家必須居住在他們購買的單位並限制轉售,綠置居計劃或與2011年重新興建的居屋一樣,只會被用作炒賣,導致樓價進一步提價。
即將卸任的特首梁振英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會在未來五年內提供94,500個公屋單位,以資助房屋來增加樓盤供應。政府各著正確方向發展自然是可喜可賀消息,但一如其他提出的政府,例如改變土地用途以發展住宅和印花稅措施,成效令人懷疑。
其他政策
港大金融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指,公共房屋政策缺乏首次結婚人士和再婚人士申請人區分,政府應著力改善。單位供應並不是問題,細單位需求增加(離婚和再婚率上升)。王教授認為享用公屋是每個市民的權力,一生人應該有機會使用一次。
除修訂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的申請標準,政府亦應改變土地分配政策。目前恆基、新鴻基及新世界共擁有9,250萬平方呎新界農地。政府政策可以加快改變土地利用的進程,從而使香港有更多住宅用地發展。
最後,重點是專注公共房屋,郊野公園用地和加快批准發展新市鎖,是可行的政策。